和风煦,春日明。3月29日,广州医科大学玉烛遗体捐献志愿者协会学生代表在我院蔡龙秋老师、杨员老师的带领下与遗体捐献志愿者家属一同前往中华永久墓园,参加由广州市红十字会主办的清明追思活动。

“生而如玉,温润流光;逝而为烛,燃己亮人”。
广州医科大学教师代表蔡龙秋老师向各位遗体捐献志愿者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与敬意。
随后,广州市红十字会代表李志民同志、家属代表张德文女士及广州医科大学学生代表分别发言,向遗体捐献者表达最真挚的感激之情。


慎终追远,无声悼念。全体人员默哀三分钟,思念与感恩化作无形的飞鸟在寂静的蓝天下盘旋。


缓行、驻足、凝望...... 师生代表和志愿者家属们为遗体捐献志愿者献上一朵朵寄托哀思的鲜花。

一叶落,杏林生。或许是早有计划又或是机缘巧合,让遗体捐献志愿者们选择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养分在医学生们成长的土地上落叶归根。
“我不伟大,我很普通”
一次偶然,苏爷爷捡到一张报纸,“遗体捐献”四个大字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仔细阅读后,他深有感触。“我死了就是一摊‘烂肉’,运输还麻烦,捐掉算了”,于是,他便决定去世后将捐献自己的遗体。

同他果断豁达的决定一样,日常生活中的苏爷爷也有着乐观开朗的态度。每天,凌晨四点半起床备好早饭,随后到地铁站做清洁工作,晚上七点多便回到家照顾因脑梗卧床的妻子。当被问及遗体捐献的事情时,苏爷爷常一笑带过,“我不伟大,我很普通”——一句回应轻描淡写,却让这个平凡的生命熠熠生辉!生活虽苦,苏爷爷却总是笑容满面,如今,他仍然保持积极的心态,活在当下,知足常乐。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罗爷爷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之一,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人民志愿军的一员,早些年参观了我校解剖实验室,了解到遗体捐献对医学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便有了志愿捐献遗体的想法。
作为一名军人,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早已刻入罗爷爷的骨子里。为了国家的建设,一生辗转波折,晚年回到家乡广州的罗爷爷仍然奋进前行。由于曾患心脏早搏疾病,考虑到手术风险,他便决定自学中医针灸治疗,并成功地防止了早搏复发。
2019年,罗爷爷突发脑溢血,不幸因手术并发症离世。虽然悲痛在心,但家人仍决定帮助他完成遗体捐献的夙愿。而“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便是罗爷爷一生真实的写照。
——相关资料转载自“广州红十字”公众号

无论因何而做出决定,他们都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永存。
铭记过往,让逝者长宁;寻找确幸,愿生者安康。
我们要珍惜并认真对待每一次和大体老师上课的机会,真心回应大体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许。
玉烛遗体捐献志愿者协会将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弘扬高尚的遗体捐献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